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上午,辰时初。
后军主帅高缘带着四将步军,飞马而回,并即刻进入战场。不久,断后掩护的木桃李带着虎烈骑第一将也安全返回同昌城。
巳时初,金军先锋军到达同昌城外三十里处,停下了。
完颜宗望书邀李虎,相约见面。
李虎与黄涉、柴云带着一队铁卫,疾驰出城。
=
这是双方第二次见面,再见李虎,宗望的感觉不一样了,不知道是因为虎啸台一战无功而返,自己在两军阵前落了下风,还是因为李虎一路过关斩将,连战连捷,气势如虎,总之,宗望感觉到了一股扑面而至的凛例杀气。
这种杀气他很熟悉,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人,都有这种杀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随着杀戮的增加,杀气会越来越凌厉,越来越厚重,以李虎的年纪和所经历的战事,他还不足以具有这种凛例杀气,但他现在有了,而且让人感受到恐惧和胆怯,甚至连宗望都有一种难以抵御的感觉,这种感觉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非常糟糕,容易让人丧失信心,陷入沮丧。宗望还不至于丧失信心,但他有一种不祥之感,就如同虎啸台大战时候一样,他总有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李虎的笑容很自信,说话也很自信,甚至举手投足之间都流露出一种强烈的自信,这种自信给宗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是他从未有过的经历,他一向非常自信,有自信就会果断,但今天他犹豫了,他觉得局势正在失控,无论是对面的李虎,还是正在逐渐逼近的耶律淳,都无法控制局势。
这是兵家大忌,如果没有自信控制局势,那么,你拿什么来打仗?
柴云摊开地图,详细解说当前形势和战场地形。宗望一边听,一边打量柴云,对他很好奇。我身边有个戴面具的人,李虎身边也有一个,这也未免太巧合了。这个人的鬼脸面具很丑陋,晚上看到了有些吓人,不过此人述说条理清晰,思路明确,一听就知道精于此道,过去肯定是某个高级府署的僚佐。李虎从哪找来这么一个人?
听完之后,宗望想了片刻,问李虎,“你手上有多少人?”
“三万马步军。”李虎说道,“本来我有四万多人,但给你杀掉了一万,又给萧干杀掉了好几千,就剩下三万人马了。你呢?”他反问了一句。
“本来我也有四万人,但给你杀掉了一万,只剩下三万人了。”宗望面无表情,“不过我有两万马军,你有多少?”
“五千。”李虎说道,“这可是我的老本,打完就血本无归了。”
宗望脸显疑色,因为虎啸台一战,金军就是因为义军马军的及时支援而功亏一篑。李虎知道他有所怀疑,马上解释道:“到虎啸台支援的是步军,为了抢时间,以马代步而已。如果我有一两万马军,我还会让萧干跑掉?我早就追上去,把他杀个屁滚尿流了。”
宗望沉吟良久,然后说道:“我要看看战场。”
“请……”李虎微微一笑,伸手相邀。
=
=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25章 一剑封喉 紫色罗巾()
宗望的胆气的确令人钦佩,他就带了十个侍卫亲骑,然后在李虎的陪同下,仔细查看了战场。
义军已经部署完毕,各军将都在指定位置上严阵以待。李虎也不隐瞒,详细指给宗望看。转了一圈,宗望心里大概有数了,随即和李虎商量攻击之策。
李虎选择的战场范围大约二十里,地形比较复杂。
战场的东北端是同昌城。
东面则是西河,这条河从蒺藜山流出,南下汇入大灵河。从成州到宜州的路,就是沿着西河而下。义军的防御阵势就是从同昌城的西河浮桥开始,沿西河东岸列阵,一直到昌义里,大约二十里。
战场的南面是绵延起伏的山峦,当地人叫紫都台。
战场的西面也是山峦叠嶂,这是蒺藜山的西麓,不过没有高山,都是一些起伏不定的丘陵,当地人叫西山。从西山到紫都台,基本上都是山谷地。从兴中府直达成州的道路就是从这片山谷地穿过,现在辽军正沿着这条路急速杀来。
=
义军已经摆好了阵势,以西河为屏障,阻击辽军,掩护百姓和辎重撤离,这等于告诉金军,主攻任务就交给你了。李虎有理由啊,我从蒺藜山杀到成州,连番血战,不但损兵折将,将士们也精疲力竭,没办法打了,否则我为什么低声下气,忍气吞声,主动和你联手攻敌?你要是不打,义军败亡,对你金国有百害而无一利,你看着办吧。
宗望很爽快,没有推三阻四,直接拿出了一个攻击之策。
辽军正在急速行军,估计今天下午就能达到成州,不出意外的话,耶律淳要抢占同昌城,所以这一仗很快就要开始。义军在战场东面布阵,负责正面攻杀,给辽军造成拼死阻截的假象,以诱骗辽军全力进攻,消耗辽军。
金人步军于午时正进驻同昌城,佯装义军,拼死守城,以为牵制和策应。
致命一击由金人马军发动。马军潜伏于西山丘陵,伺机从西山一泄而下,直击辽中军。能否击败辽军,就在此一击。
时间仓促,双方又缺乏信任,联手抗敌也不过是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所以有一个联手攻击的基本计策就行了,没有必要拟制详细方案了,即使有这个方案,双方也不会遵守,自己想怎么打还是怎么打。
两人又约定了联系暗语和其它一些互相支援策应的细节,随即拱手告别,什么废话都没有,连句客套话都没有。
=
金军各部主帅先后赶到同昌城外。
宗望把战场地形大概描述了一下。这里的地形金军比较熟悉,因为去年宗望就在徽州和蒺藜山两次击败了耶律淳,并且攻占了成州,当时驻守成州的就是兀术,只不过后来被耶律大石又夺了回去。
金军只有五万人,而且还雪藏了宗辅的军队,真正用来攻击辽军的只有三万人,但这帮金军将领却毫无惧色,个个信心十足,好象只要他们杀出去了,耶律淳就会大败而逃。金人有狂妄的本钱,耶律淳是他们的手下败将,这几年对辽作战,他们也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所以不管是打耶律淳,还是打辽军,他们都非常自信,势在必得。
另外,李虎肯定要出力。那个小汉贼为了掩护四十万百姓撤退,无论如何都要咬牙支撑,他要是临阵溃逃,义军就完了。目前对他来说,这一仗不但要打,还要取胜,否则他很难逃过辽军的追杀。
耶律淳打金人不行,打这伙反贼还是绰绰有余,尤其这伙反贼已经伤痕累累,没什么实力了,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时候,他肯定会全力攻击。
只待李虎和耶律淳厮杀正酣,两败俱伤之际,金军冲出去一顿猛砍,两个倒霉蛋就是囊中之物了。
宗望和一帮将帅们望着即将到手的同昌城,心情很愉快。先拿蒺藜山,后取成州,不费吹灰之力,这个便宜捡得太爽了。李虎就象金人的选锋,一路攻杀,杀得尸横遍野,而金人只要跟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就行了。如果不是皇帝有圣旨,非要掳掠那四十多万汉人,没有爆发虎啸台那一战,女真人简直就要心花怒放,为李虎歌功颂德了。只是,这个战绩还不够,还远远不能弥补金军在虎啸台一战的损失,要想凯旋捷报,还需拿出真本事,第二次浴血成州。
=
宗望详细部署,排兵布阵。
“据义军斥候探报,辽军距离成州还有五十里。”宗望说道,“耶律淳的行军速度不是很快,显然他正在预作准备,以节约军队体力,估计他今天肯定要进攻,所以你们……”宗望手指完颜娄室和兀术,“不要着急,你们有足够的时间赶到埋伏位置,宁愿多绕一点路,宁愿走慢一点,也不要惊动山中的飞禽走兽,以免暴露形迹,功亏一篑。”
完颜娄室眉头微皱,眼露忧色。
“耶律淳是个小心谨慎的人,他为了确保侧翼的安全,会派出斥候刺探西山。”言下之意,这个伏击之策未必能成。
“此事我已经和李虎商量过了。”宗望说道,“我们举义军的大旗,耶律淳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存在。再说有虎啸台一战,辽人也不会想到我们和义军不计前嫌,转眼又握手言和了。萧干昨天中午就逃走了,不出意外的话,他现在就在耶律淳的身边,有他的话,耶律淳更不会考虑李虎和我联手的可能,相反,他担心我乘机攻打成州,会加快攻击速度。”
“以辽军现在的心情来说,他们既想拿回同昌城,又想击溃义军,更惧怕我们乘机杀来渔翁得利,所以攻击速度是致胜的关键,因此,义军只要把马军摆出来,把步军阵势列开,做出全力阻截的假象,耶律淳也就不会把注意力放到西山了。”
宗望抬头看看完颜娄室,脸露不屑之色,“耶律淳在宫帐里权势显赫,炙手可热,没有多少人是他的对手,但在战场上,他就不行了,他不是一个能征惯战的统帅,你不要把他想得太厉害了。这一仗如果是耶律余睹指挥,我倒要小心对付,但换作是他,我想怎么打他就怎么打他,他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完颜娄室认可宗望的意见,接着问道:“我何时展开攻击?”
“白天三股狼烟为号,夜间三堆大火为号。”宗望说道,“你看号令下达,即刻展开攻击,但你务必攻杀辽人中军,所以从什么位置展开攻击最合适,可以一击致命,完全由你决定。”
“辽军溃败之后呢?”完颜娄室追问道。
宗望想了片刻,目光从兀术、宗辅、石家奴等人的脸上一一扫过,然后沉声说道:“战场瞬息万变,辽人溃败后,到底是继续攻杀辽军,还是乘机掩杀义军,你们听我的号令。如果一股狼烟,或一堆大火,则攻杀义军,如果没有号令,则追杀辽军。”
“义军折损严重,以俘虏大量补充,披袄背心的颜色非常繁杂,和辽军很难分辨,所以我和李虎约定,为了避免误伤,义军把头巾解下,系在脖子上。凡紫色罗巾者,即为义军;凡毛领者,即为金军;凡脖子上没有围系者,即为辽军。”宗望挺直身躯,目视众将,用力一挥手,“即刻传达下去,让每一个士卒都知道,非毛领者,即为敌人,杀。”
众将轰然领命,急速散去。
=
完颜娄室和兀术带领马军翻越山岭,悄然隐匿于西山之中。
午时初,义军最后一批辎重撤出了同昌城,经西河浮桥越过冰河,沿着大路急速南下。
与此同时,金军从北城进入同昌,并迅速于南城布阵,准备阻杀辽军。
=
午时正,紫都台。
辽军一路急进,十万大军沿途铺开,随军民伕、辎重夹杂其中,绵延三十里。其选锋军于紫都台遭遇反贼马军,双方随即展开厮杀。
这个消息送达行帐的时候,耶律淳正在吃饭。
这位王爷吃饭很讲究,帐篷搭着,地毯铺着,火盆烧着,奴婢伺侯着,即使在征战之中,食物上也没有因陋从简,依旧很精致,很丰盛。尤其是今天,因为要给奚王萧干压惊,特意准备了一些皇帝赏赐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