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5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嗳衔罢凼纤涫朗髭铮乙宕遥恍в凶灾刂狻保苯优勒垩逯视杏当灾刂印

    另一篇则是分析敌我态势,认为金军虽众,但不复当年之勇,是可以战胜的。还有一篇特别引起徐卫注意,这一篇显然只写了一半就停笔了。其中有一句“良臣忠勇,鹏举沉鸷,张氏之后,此二人可倚办大事。”

    鹏举是岳飞无疑,良臣徐卫估计是指韩世忠,他的表字正是良臣,张氏则是指张家兄弟。看来,韩岳二将在荆湖一路也杀出一片天地来。何灌资历很老,而且有丰富的带兵经验,更兼韩岳之勇,朝廷支持,荆湖路的神武后军,将来大有可为。

    折家的神武前军,一直是南方的头等主力,赵鼎统率的神武中军也扩张到淮西。通盘估计,只要目前的策略能顺利推行,北伐之期就不远了。

    徐卫看罢,放还原处。忽闻外头响起轻微的脚步声,他扭头去看,片刻之后,一个身影出现在书房门口。

    上一次见她,行朝还设在镇江府,几年过去,她好像没什么变化。甚至和十几年前初见她比起来,除了身段脸庞稍稍丰腴一些外,她几乎还是那个模样。

    “书莹,又是几年不见了。”徐卫负手轻笑道。“你表姐呢?”

    何书莹轻移莲步踏入房中,她异样的目光始终不曾离开徐卫。她根本没有注意徐卫身上标志最高等级武臣的时服,也看不到徐卫腰上皇帝特赐的笏头金带,她只在意徐卫那张轮廓分明的面庞,那让边陲的风沙浸染得强劲如铁的皮骨,和那张脸上永远坚毅沉稳的神情

    “你一刻也离不得她么?”何书莹轻声问道。

    徐卫淡然自若,笑道:“书莹,这可不是姨妹该问姐夫的话,叫人”

    “徐卫。”何书莹这声称呼就叫徐卫不怎么淡定了。

    “纵使不称太尉,你至少也得叫我一声表姐夫,直呼我名讳不合适。”徐卫虽然还在笑,可心里却觉得有些怪异。

    何书莹不回应,她目不转睛地盯着表姐夫,一张找不出任何瑕疵的脸上渐渐布满了哀伤。徐卫看到她眼中泛起的泪花,看到她拢于腹前渐渐紧握的双手,这位威震北国的统帅有些凌乱了。

    像徐卫这种人,他前一世基本上没什么正经的感情经历可言,这一世遇到张九月,一见倾心,有情人终成眷属,说起来感情方面还是比较简单。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懂,联想到上次回朝觐见时这位表姨妹怪异的行为举止,他似乎明白些什么。

    “你表姐呢?”徐卫再次问道。

    “堂堂太尉,总不该怕我一个妇道人家。”何书莹瞪着一双迷蒙的泪眼,以一种嘲讽的口吻笑道。

    徐卫直视着她:“那你想跟表姐夫说些什么?”

    建武五年十一月底,徐卫结束入觐,启程返回陕西。在他离开杭州行朝之前,赵谌连发两道诏命。第一道,是嘉奖徐卫统军复陕之功,说他是西北巨擘,国之长城,“朝廷实赖之”,因此特别授予徐卫“枢密副使”,当然这是个挂名虚衔,徐卫的本职在川陕,他不可能留在行朝的枢密院办公。

    虽然是加个虚衔,但意义很重大。枢密副使,属于西府长官,一直以来大多是用文臣充任。眼下,枢密使许翰,是台谏出身,标准的文臣。不过,枢密副使却是十多年前攻辽大败的宋军敌前总指挥刘延庆,正经的西军老将。刘延庆虽以武臣充任枢密副使,进入宰执之列,但跟徐卫这个比起来,又有差别。

    徐卫是外臣,眼目下,所有带兵在外的地方大员,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带着中央头衔的,包括汾阳郡王折彦质。徐卫带枢府长官头衔坐镇地方,一则显示皇帝对他的“恩宠”,二则表示他是中央直接派出。

    众所周知,南方的宋军已经完成改编,全部属御营司序列。但西军仍旧保持以前的军号,并习惯性地用帅司名称来代表军队。改编西军,朝廷鞭长莫及,所以授徐卫“枢密副使”的头衔,以彰显西军同样也是“王师”。

    朝中有人议论,说授徐卫“枢密副使”,是对他的一种安慰。因为折彦质以军功封王,而徐卫军功绝不在折郡王之下,所以趁这次回朝入觐之机,给他个西府长官头衔,以示官家和朝廷对他的信任。

    有趣的是,当年徐卫和姚平仲不和之时,姚平仲号称“小太尉”,徐卫的拥趸们而针锋相对地给徐卫上一个浑号叫“小枢相”,以示压过小太尉一头。如今,徐卫总算是混到了。

    第二道诏命,皇帝令各地安抚司、转运司、提刑司、常平司、府州军行政官员,并听制置司节制。这道诏命看起来似乎并不是专门针对徐卫的,但如今大宋控制区内,制置司只有陕西一处。这等于是把陕西所有的权力,如行政、军事、刑狱、财赋等都集中到了徐卫手里。

    徐卫刚刚离开杭州时,朝廷就收到了来自北方的一个重大消息。金国朝廷内部,再次发生了血腥争斗。不久前才主持宋金和议的大金国权相完颜宗磐,被以谋反罪捕杀。直接指挥者,是与其政见迥异的完颜宗干,直接下手者,则是宗干的弟弟,完颜宗弼,女真名兀术。这哥俩跟宗磐是亲亲的堂兄弟。

    非但宗磐被杀,他的亲信朋党受牵连者达数十家之多。南人骂女真残暴不仁是有原因的,这些年女真朝廷内部争斗不断,时有流血事件发生。政治斗争,南方也有,但绝不会像北方那么血腥,大不了就是贬出中央,到地方任职,最严重的,也不过就是监视居住。

    而女真人不一样,他们是剽悍善战的民族,相信的除了萨满,就是手里的弯刀。因此一旦闹起政变来,往往血流成河,杀个干干净净。

    宗磐被诛后,金帝完颜亶封宗干为梁王,领三省,完全控制行政。又封宗弼为越王,任都元帅,开都元帅府,控制军权。

    本来,金国内讧是他家的事,与大宋无关。可赵谌和朝臣们得知这一消息,却震惊不已。政变中被杀的完颜宗干,本是首倡和议之人,建武和议可以说是他大力促成的。这才签定几个月?他就被人大卸八块了?不是,女真人到底是不是诚心过日子?这开国元勋完颜宗翰尸骨未寒,又搭上一个?这么杀下去,血腥政治几时是个头?

    最最要紧的是,力主南北议和通好的宗干被杀,会不会影响到他的既定路线?新上台的哥几个有没有可能改弦易辙,再起波澜?

    赵谌觉得事情很严重,马上召集宰执大臣商议应对之策。在御前会议上,宰相朱胜非、参知政事黄潜善,枢密副使刘延庆认为宗干虽被杀,但是宋金议和是大势逼迫,非是宗干一力而为。如今就算宗干被杀,也应该不会影响到宋金关系。

    但枢密使许翰、御营使姚古则认为宗干的死,影响南北关系的可能性极大,甚至有再次引发战争的可能!得赶紧下诏给荆湖何灌,让他提前准备。

    可让人意外的事就在此时发生,在大宋君臣收到金廷内讧的消息后不久,就又有金国使团从北方来。他们是代表金帝和宗干宗弼而来,主要是为向南朝通报宗干之事。同时安抚大宋君臣,让他们放心,议和是两国达成的盟约,必不相背!

    或许赵谌听得太多女真人转面无恩,翻脸无情的故事,所以他极度不相信金国。,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600章 防备宋军() 
这一次,他选择采纳许翰和姚古的意见,紧急通知御营司三支主力,让各地小心防备,金国有变!朝廷尤其警示了淮西安抚使刘光国,淮西之地刚刚归还,一切都还在重建之中,万一女真人举兵进攻,淮西极有可能遭受第一击!赵谌还觉得不保险,派内侍飞马去追徐卫,将金国政变的消息传递给他。

    去追徐卫的内侍刚走,赵谌马上驾临御营司,筹划军事,甚至表露了想御驾亲征的想法。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皇帝很想有一番作为,也颇有几分胆气。可问题是,你只是听说金国政变,风是吹了,可草都没动,就如临大敌,如同猫儿一般弓起了身子,发出了低吼,甚至让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

    很快,去追徐卫的内侍回来了。报告说,徐枢密请他们代禀官家,就算是金国政变,就算是主张南北议和的完颜宗磐被杀,对宋金既成局势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更不用说爆发战争。

    紫金虎简单地从两个方面给皇帝分析。首先是内政,宗磐被杀,宗干宗弼掌握了权柄,此刻他们正忙着巩固自己,无暇他顾。再说,金国国内到处都是问题和矛盾,尤其是两河为最。燕山以南,金廷政令不复行,自己家里都没搞好,还能有其他想法?

    其次是军事。从歧山之役算起,金军在大的军事冲突中已经连败了三阵,尽管女真人这几年主要依靠签军打仗,但连败三阵,折损将士数以万计,失丢大片防区,这个打击不可谓不沉重。金人纵是想报复,也不是眼下的事,除非北夷真要拼个玉石俱焚,鱼死网破?圣上想想,他们能这么干么?

    最后,徐卫以一句话收场。他让内侍转告小赵官家,金国发生血腥政变,该防备的,是女真人,而不是我们。

    赵谌得知徐卫的想法后,并没有完全相信。可很快,在腊月,各地都上报了金军动向。荆湖何灌报告,称金军十分异常地撤出了唐州和邓州两地的主要兵力,集结在东京周边,摆出了拱卫东京的架势。接着,淮西刘光国也报告,金军似乎想避免冲突,撤出了边界上的部队。

    这些讯息,似乎都佐证了徐卫的预见,金军好像还真就在防备什么。其实,金军一系统动作,都是奉了都元帅府的号令。兀术担心南朝会趁大金内乱之机,挟胜利之威北伐,所以命令前线收缩防御。但也并不都是后撤,比如在郑州,金军就加强了兵力,以防备西军出虎牢关。在河中府,耶律马五将蒲津浮桥的东岸壁垒弄得铁桶一般,甚至沿河设立栅栏,防备西军渡河东进。

    可小赵官家不是个轻易动摇的人,他依旧再三命令各地保持高度警戒,无事十天向中央上报一次,有事随时报来。一直到过完年,他才终于相信徐卫是对的。到建武六年正月,群臣都建议他改年号,以示更新之象,但赵谌不允,他认为“建武”这个年号很好,在建武年间,宋军接连获胜,这年号很吉利。

    正月上旬,西京留守兼判河南府秦桧上奏,报告巩县皇陵的修复工程已经结束,请朝廷派员视察验收。赵谌分外高兴,将此事告知了太上皇赵桓和道君赵佶,同时派李若水作为京西宣谕使前往视察验收。

    禁中,勤政堂。

    虽然已经立春,但杭州还是有些寒意,堂中生有一座火炉,将宣室烘烤得暖和。赵谌拥一身冬装,正坐于御案后奋笔疾书。他的字学的是祖父赵佶,只是远远没到达道君的笔力和风骨。不知道为什么,赵谌虽然专心地批阅奏本,可他脸上却时常不自觉地露出微笑。

    沈择在旁边看得有趣,忍不住问道:“官家,何以如此喜悦?”

    赵谌愕然:“什么?”

    “小奴见官家批阅奏本时,常露笑容,若非欢喜得紧,怎会如此?”沈择道。

    赵谌闻言,将笔一放,脸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