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吴乞买对侄儿临死之前的“忠言”,似乎没怎么听进去。在斡离不去世后没多久,就擢升粘罕为“国论右勃极烈”,并兼任“都元帅”,成为女真最高军事长官,他的元帅府甚至还有自行任命官吏的权力!所有对宋事宜,均由粘罕定夺。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吴乞买也希望在短期之内灭亡南朝。
粘罕刚刚独揽大权,李植就送给他一份厚礼,在徐卫率军赶到昭德之后,他几乎未作任何抵抗,一路撤回太原,只在平阳府留有少量兵马作象征性的防守。粘罕得知消息后,十分恼火,但顾忌到太原等重镇还需李植守护,因此一时容忍。
而就在此时,徐卫迅速控制了河东南部,在李植撤军不久后,他就遣吴阶收复平阳府,尽逐李军。使宋金在河东的态势,重新恢复到靖康和议的范围。他知道不久之后,金军定然南下报复,将战场摆在河东,无疑是对大宋最有利的。马扩带伤替他谋划,判断金军若南下,要么攻平阳,借吕梁山和太岳山之间的狭长走廊,直趋临汾盆地,而后进击关中平原。另外还有一条进兵路线,就是绕道攻昭德,出壶关进河中定戎。但这条路线明显费事许多,昭德四面都是山区,金军若能拿下平阳,就绝不会走昭德。
姚平仲等将领,大多主张徐卫将招讨司设在平阳,亲自坐镇防守。昭德城防破坏严重,修复起来难度大,工期长,且耗费不小。马扩也持这种意见,但他同时提醒徐卫,昭德也不能大意。万一金军一时攻不下平阳,宁愿费些事走昭德这条路,那可就绕到平阳后头了。
九月初,徐卫率军入平阳,设招讨司,向河东义军发出了抗击金贼的号召,从者近二十万,尤以驻守泽州的义军首领邵兴最为积极,在得知招讨司设立之后,他第一时间派遣自己的亲弟弟邵翼率泽州义军精锐一万三千余人奔赴平阳,听招讨司节制。并在给徐卫的书信中保证,只要招讨相公一声令下,泽州义军断无不从之理。其余如绛州、慈州等地的义军,或亲自派员,或送来书信,均表示唯招讨司马首是瞻,令行禁止。
就在河东军民抗金热情高涨之际,从陕西起运的第一批粮草军械运抵泽州。徐卫在进军之时,就预料到这次在河东,恐怕不是一两个月那么简单,粮草物资的管理是作战前提,取胜保证。因此,他请自己的四哥徐胜坐镇此地,统管物资。
九月上旬,徐卫以招讨使和义军总管的双重身份,征集慈州绛州义军数万至平阳,协助加强防务,修葺城池。在再三斟酌之后,他将昭德托付给了自己的亲信吴阶,让吴家兄弟坐镇防守,同时飞令泽州邵兴,组织大批人力加快重整昭德城防。手里有权,办事就快,有“便宜行事”这个前提,他调兵、行军、用钱、用粮、不需要问任何人的意见。这就保证了在有限时间里,办更多的事情。
在马扩的建议下,徐卫一开始就树立了明确的作战方针。那就是暂时放弃了自己一直以来崇信的野战,决定以城池为依托,在前期最大程度地消耗金军力量。但此时,他招讨司的战将,如姚平仲、张俊、张宪,杨彦等人,几乎都是在野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人,对于城池攻防战,毕竟欠缺一些。
左思右想,还是姚平仲想起一个人来。此人名唤王禀,当初太原保卫战,就是此人挡住了金军大半年,对于防守城池,可以说是深有造诣。但王禀在种师中河东制置使时,驻兵太原时,就已经归于这位老经略相公麾下。现在,种公驻扎在凤翔,能不能向他借这个人来用用?
徐卫一问麾下将佐,谁跟种公有旧?算来算去,跟种师中谈得上有“交情”的,只有姚平仲。当初他在种师中麾下听命,引军救太原。结果,就因为他贪功冒进,导致宋军失利。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姚家子弟,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官家宠臣,种师中杀他的心都有了。
徐卫没奈何,只能派人飞马向京兆李纲请求协助。但他心里明白,西军这一块,李宣抚基本上是指挥不动的,种师中会不会卖他这个面子,还得两说。城防大计是何等重要,有一个“专家”固然是好,但也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王禀身上。因此广泛发动官军义军,积极备战。
。。。。。。。。。
这章补齐昨天欠下的字数,稍后还有更新。,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56章 八方支援()
东京,禁中。
陕西河东的战争阴云密布,让东京朝廷感同身受。这一日,官家再启详议司,召集当朝宰执,共商国事。详议司自设立以来,屡有重大决策出炉,隐隐有成为最高决策机构的趋势。可就是这样一个要害衙门,却不过是设在中书省内,一个并不轩敞的偏室之中。
时至今日,当初详议司草创时的成员几经变动,只有徐绍、何栗、耿南仲、折彦质、黄潜善等人屹立不倒。其他如台谏长官许翰,就因为太过刚正,数度直言犯上,让赵桓实在头痛。遂罢了京职,打发到地方上去了。
详议司内,徐何耿折四位重臣各据案而坐,既没有言语交谈,也没有眼神交会。此时,一位身着紫色公服,头戴乌纱的官员入内,引起各方注目。此人年纪当在四十上下,生得一副好相貌,脸庞周正,眉头高挑,宽额高鼻,颌下几缕短须,行走之时,顾盼自若。这人姓秦名桧,政和五年进士,如今已取代许翰,任御用中丞,成为台谏的长官。更得到官家的提携,得以进入详议司。
他一进来,就十分客气地作个四方揖,其他人也微微颔首示意。人员到齐,赵桓方才出现,叙君臣大礼后,开议国事。其实,眼下什么事情最要紧?那自然是河东陕西,李纲和何灌已经分别向东京发来了上奏,都表示目前局势莫测,女真人近期恐有所举动,希望朝廷抢占先机,尽早谋划。
“徐卫赶走了李植,重新控制河东南境,朕昨夜总算睡了个踏实觉。”赵桓坐下之后说道。“开议之前,朕先宣布一条诏命,追赠已故徐彰为太师,以表彰其护国得力之功,教子有方之德。”
众臣皆称善,连耿南仲也连称应该。徐彰确有大功于朝廷,而且,眼下他两子都效命军中,徐家子弟倶为统兵大将,追赠徐彰,以显示官家对徐氏一门的恩德。
徐绍代亡兄谢了圣恩,赵桓就势问道:“徐卿,子昂复了昭德平阳,并在河东大举备战,卿意如何?”
徐绍略一沉吟,回答道:“陛下,若能御敌于陕西之外,固然是好。但徐卫目前孤身在河东,臣担心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卿言有理,朕听说他只带了两万余马步军入河东,确实兵微将寡。是否从陕西增兵?”赵桓又问道。
“回陛下,那倒也不必。陕西是国家命脉所在,徐卫进兵河东,其最终目的,也在于保护陕西六路。他麾下兵力虽不多,但河东局势他十分熟悉,臣建议朝廷支应粮草军械等物资,让他发动义军,先于河东抗击金人。陕西六路可以趁此机会,针对时局作相应筹备。待金人在河东消耗,成疲师之后,西军进则取胜有望,退则自保无虞。”徐绍人虽在东京,但话里话外,却对陕西河东的局势了然于胸。
赵桓听罢大喜,拍案赞道:“听徐卿一席话,前线局势如在朕侧!爱卿所谋划,实为万全之策。”
一众大臣听罢,方才明白徐绍能在枢密使这个位置上坐了六七年而无人能动摇其位的原因。皇帝正为前线局势莫测而揪心,他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副宏伟的抗金蓝图。在场所有重臣里,除了他,没人有这个本事。谁叫人家从前干的是武职?
片刻沉默之后,折彦质又奏道:“官家,朝廷本已设立了河东经制司,扶持河东义师。是否可以立即拔下款项,并给徐卫的招讨司以任免、擢升、贬谪,奖赏河东守臣的权力?如此一来,以徐子昂的才干,足可在河东大展拳脚。”
这下权力下放得可够大,如果皇帝一旦准许,河东所有事情,就是徐卫一个人说了算。
赵桓犹豫片刻之后,向众臣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河东那片,其实早已经脱离禁军戍守,全是义军在活动。州县一空,百姓逃离,现在徐卫主持河东事务,下放大权给他,倒也说得过去。反正在朝廷眼里,河东已经丢了,索性让徐九去鼓捣吧,他要是有本事,弄出成绩来自然是好。就算有什么不测,对于朝廷来说,损失也不大。再者,官家现在的思路,就是扩大武臣权限,拔高武臣地位,不如顺着他。想到这一层,详议司诸臣倒也没人反对。
“官家,任免处置义军将领没有问题,徐卫本来就是河东义军总管。可眼下河东,不止有徐卫的虎捷乡军,还有陕州姚平仲、同州徐胜、泾源张俊,要是将这些禁军将领的处置之权一同下放,恐怕不合适吧?”耿南仲突然说道。
他这一提醒,个别大臣想想也回过神来,似乎是有些不妥。这本是宣抚司的权力,若放到徐卫这个武臣手里,有违背制度之嫌。
赵桓犹豫不决时,又听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何栗道:“徐卫位居招讨使,本就有便宜行事之权,姚平仲张俊等人既随他出兵,自然当受节制。如今下放处置之权,不过是再一次明确而已,有何不妥?”
群臣争论之际,皇帝看到御史中丞秦桧默然无语,遂问道:“会之为何一言不发?你且说说,下放处置之权,是否合适?”
秦桧在这里只能算是晚辈,听天子问起,还显得有些局促,环视前辈大臣们一眼,起身肃立答道:“臣见识浅薄,不敢妄言。”
赵桓将衣袖一挥:“但说无妨。”
迎着重臣们的目光,秦桧沉吟一阵后说道:“臣在山东任职时,就听说过徐卫的名号。当时,他以乡兵赴山东助剿,大破王善贼部。后来金人南寇,他起兵勤王,纵观数年之来此人行事,可以说是智勇兼备。且臣查据台谏言官的劾奏,弹劾徐卫的言论,从来只有认为他年轻资浅一类,并不涉及其他。臣所知者,已尽于此,请官家圣裁。”
他是言官之首,发表的这些意见,也切合自己的本职。因此众臣听了,都不觉奇怪。
赵桓点点头,示意他坐下,耿南仲似乎还想说什么,他已经摆摆手道:“罢了,朕已经用他作招讨使,若不尽付权限,倘若军中有紧急事务,一些将领跋扈抗命,岂不坏了大事?就依仲古所奏。”
此事议定,又讨论一些其他军政要务,临近中午,天子宣布散去。却留下了耿南仲、何栗、徐绍三人。
“随朕走走。”赵桓踏出中书后,轻声说道。
后头三位大臣,虽说腹中都是空空如也,但官家发话了,怎敢不从?遂若即若离的跟在后面,只有耿南仲跟赵桓落下半个身,何徐二人都隔着一步远距离。走了好一阵,一直到了垂拱殿附近,赵桓才开口打破沉默:“金人三度南下,不足为奇。”他说这话时,并没有带着任何情绪,看得出来,现在这位大宋天子已经不像刚刚登基时那般战战兢兢。
“朕所忧者,东京无险可守。”
从前,东京还有河北作屏障,黄河作天堑。可现在河北为高世由所窃取,而黄河对于金军来说,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