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之前连遭重挫,但法国政府还是连续多次向北非殖民地增兵、军力最多时甚至超过80万(含殖民地士兵),克里姆的军事才能再怎么逆天,也难以将其击败,可是思路远比当年更加开阔的他却出人意料地分兵越过撒哈拉沙漠南下进攻法国殖民军兵力严重不足的毛里塔尼亚、尼日尔、马里、乍得等地,利用共同信仰的优势充分发动当地的黑人穆斯林起来反抗,非洲反殖民斗争由此形成了烈火燎原之势。。。。。。
注1:其实长波雷达当中还有一种是依靠电离层反射的,探测距离更远,称为天波雷达,而雷达波绕着地球曲面前进的,则称为地波雷达。以二战时期的科技水平,无论如何也没有可能将天波雷达实用化,因此本书中出现的长波雷达,实际上全都是地波雷达。(未完待续。。)
。。。
第五百五十一章 阿拉伯联盟()
而这样一来,法国政府就不得不向撒哈拉以南的殖民地增兵,可是德国人又不得不防,因此他们只能从北非抽走部队,这样克里姆的整盘棋就完全活了过来。由此,克里姆在极其不利的局面下,反而不可思议地扩大了根据地和起义军的规模,为后来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当然,这也得感谢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这两**队的战斗力、尤其是作战意志较差、兵力也没有法军那么庞大,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起义军获取补给的主要来源。靠着这两大“物流公司”的慷慨解囊和克里姆本人的非凡军事才能,再加上法意两**队没法越界作战的致命弱点,克里姆的起义军虽然面对三个列强国家合计百余万大军的进剿,但却反而越战越强、越打越多。。。。。。
到了德军主力调头西进的时候,克里姆的起义军已经解放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大部分土地,令殖民军只能龟缩于大中城市、海岸线和主要交通线等狭小的区域,此外撒哈拉以南非洲殖民地的反殖民斗争也形成了燎原之势,而起义军“正规部队”的总兵力也第一次突破了五十万大关,而且武器装备已经并不比法军逊色多少,差的只是重装备和弹药补给。
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底气,就在德军长驱南下、直逼巴黎的时候,克里姆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将麾下所有的野战部队集中起来。向着人心惶惶、而且部分精锐已被抽走的北非法军发起了全面反攻!
不过法国毕竟是一等列强,而且即便精锐被抽走了一部分,但非洲的法军总数依然有60万以上,其中来自法国本土的军队不下40万,而这40万人当中又有30万留在北非,在他们一心死守的情况下,克里姆纵然将部队进一步扩编,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全部吃下去,此外残余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军队虽然战斗力远不如法军,但他们死守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的时候。同样令起义军十分头痛。
更要命的是。攻坚战中弹药的消耗量远非野战可比,克里姆仅仅是之前攻克卡萨布兰卡一役之中便将好不容易缴获来的大口径炮弹几乎用了个精光。(ps:顺便说一句,由于克里姆东山再起后北非殖民地已不安全,所以历史上法国投降前后逃往北非殖民地的部分法国海军作出了一些别的选择。)
不过此时克里姆起义军的重火力也已经相当强大。发动卡萨布兰卡战役时的克里姆义军已经拥有100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上百门。此外还有七十余架各式飞机(两大“物流公司”功勋卓著)。在如此强大的火力狂轰滥炸之下,多艘法**舰被起义军击沉,而起义军“蛙人”部队(是留下的特战队员帮克里姆训练出来的)投投安下的水雷又令法国舰队不敢强行突围。。。。。。
最终港内残余的舰只有条件地向起义军投降。法国人同意帮起义军培训海军官兵、并让部分起义军官兵上舰监视。而克里姆则同意他们继续留在原来的军舰上,并且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同时还要向他们提供必要的补给。
虽然结果令克里姆比较满意,但卡萨布兰卡战役还是令起义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总数超过5万人,此外还损失了28门100毫米以上口径的重炮和17架飞机,令克里姆心痛不已。但总体而言,起义军还是收获颇丰,不但解放了卡萨布兰卡这座世界名城和摩洛哥最大的城市,还让主力部队经历了舰炮强大火力的洗礼,令官兵们的战术素养、尤其是面对重火力攻击时的生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陆军乃至空军的火力再强也不能与舰炮的弹药倾泻速度相比,以经历过这次残酷的洗礼的老兵作为战斗骨干的起义军至少在心理上不会再怕任何依仗火力致胜的强敌。。。。。。
虽然克里姆并不后悔为了攻占卡萨布兰卡而耗尽大口径炮弹,但不管如何,对于并没有炮弹生产能力的起义军来说,攻坚能力的大幅下滑却是无法避免的。可正如当初胡卫东在信中预测的那样,号称世界最一的法国陆军竟然真被德国迅速击败了,而法国政府也孬种地早早投降。这自然令克里姆惊喜若狂。沦为亡国奴的北非法军再也没了之前的斗志,在起义军不惜死命的攻势下很快便土崩瓦解,甚至很多部队根本就是不战而降。而迅速扫平最强的敌人法军之后,起义军的实力又有了极大地增强,弹药也因为缴获变得前所未有地充足,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残兵败将即使龟缩据点死守,也再难抵御起义军的进攻了。。。。。。
到1941年9月初的时候,克里姆终于成功地解放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全境以及周边的其他的一些法、意、西殖民地,并在此基础上部分效仿苏联的体制建立了“阿拉伯…柏柏尔伊斯兰共和国联盟”,简称“阿拉伯联盟”或者“阿联”,一开始包括摩洛哥(注1)、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四个加盟共和国,总人口约三千余万。
克里姆能有今天,与中国和苏联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但是阿联的地理位置却决定了这两个赤色阵营的大国都不可能对其提供足够有力的支援。为此克里姆积极学习赤色党的自力更生,以原来的起义军为基础建立了一支总兵力不下百万的常备军,并在共产国际(包括败逃的西班牙共和军残余人员)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些最基本的军事工业、如子弹厂之类。
如果是在远离欧洲的地区,百万大军加上至少能够保证子弹供应的军工便足以自保,可是北非却紧挨着列强林立的欧洲,现在多亏了欧战爆发令列强无暇他顾,阿拉伯联盟才能成功建立起来,一旦欧战分出胜负,这个基础还很不牢固的新生国家是决计挡不住任何一个一等列强的全力进攻的。。。。。。
注1:克里姆并没有忘记自己建立柏柏尔人民族国家的初衷,他建立的摩洛哥共和国其实称为柏柏尔共和国更加准确一点,领土不但包括了原来的西属摩洛哥与法属摩洛哥全境,还包括西撒哈拉北部、毛里塔尼亚北部、阿尔及利亚西部等柏柏尔人聚居区,比现在的摩洛哥要大得多。这样的做法明显有徇私之嫌,但由于此时的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人都没什么国家观念,加之克里姆的极高威望,居然没有什么人提出质疑。。。。。。(未完待续。。)
。。。
第五百五十二章 克里姆的选择(上)()
ps: 感谢书友“夏(⊙o⊙)殇”的打赏和书友“zkn”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因此刚刚以全票当选为阿联最高领袖“埃米尔”的克里姆对于军工及其必需的各种基干工业都十分重视,但问题是大型设备无法自产,被西方封锁中的苏中两国也都无法提供,克里姆再怎么讨厌西方国家,也不得不向它们求助,但人家肯不肯是一方面,现在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必须为此而选边站队则是另一方面。。。。。。
其实克里姆心底里是很不想急着确定阵营的,现在轴心国利用突然袭击获得了很大的优势、但同盟国则具备更大的战争潜力,而更加重量级的美苏两大巨头目前仍未介入,两大阵营最后谁胜谁负一时间还难有定论,对根基不稳、实力也难比列强的阿拉伯联盟来说,秉持中立、从中浑水摸鱼才是更加明智的做法。
尤其两大阵营都跟阿拉伯联盟存在着利益冲突,法国被“解放”了那么多殖民地就不说了,轴心国方面的意大利跟阿拉伯联盟也有很深的矛盾,即使阿拉伯联盟加对了阵营,战后也难免不被卸磨杀驴。。。。。。
所以克里姆一开始是希望从目前仍然保持中立的美国获得工业化方面的支援,但之前已经有了苏联和中国这两个教训,美国现在又已经完全走出了经济危机,不必病急乱投医。怎么可能再次犯二,而去扶植一个或许会成为未来劲敌的国家呢?
而且如今的美国还是资源出口国,对于北非的资源并无太大兴趣,甚至在国际市场上还存在着竞争的关系,北非唯一的价值只是成为美国资本家倾销商品的市场,所以别说是可能增强军事实力的重工业了,就连轻工业和矿业,美国也不太愿意支援,若非克里姆抛出了“市场换技术”的方案,加之阿拉伯联盟如果太穷的话就买不起美国商品。美国人根本不会向阿拉伯联盟提供任何技术和设备的援助。但即使如此。美国人提供的“援助”在克里姆眼里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门类都远远无法满足他的期望。
至于购买,美国现在经济恢复了繁荣,政府的贸易禁令也得到了更好的贯彻。反正在国内也能卖得很好。即便不能出口也没太大的损失。因而阿拉伯联盟想要出钱买到需要的设备,难度比当年的苏联和中国要大得多,而且所需花费的代价要比当初趁着美国经济危机而落井下石的苏中两国高出何止十倍?从美国聘请技术人才也面临着类似的困难。就算是后世因为石油暴富了的北非恐怕都承担不起,何况目前石油才开始勘探、出口商品仅有磷灰石和橄榄油这两种?
这样一来,克里姆就只能加入两大阵营之中的某一个以获得阿拉伯联盟现在急需的各种支援了,而对于战争双方来说,仅仅是阿拉伯联盟的百万常备军,就已经是很大的筹码了,何况北非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
其实,一开始克里姆是更倾向于加入同盟国的,因为阿拉伯联盟国土狭长、精华地带更是集中于沿海地区,所以天然地畏惧来自海上的威胁,只要不是别无选择,克里姆实在很不想与海军实力强大的英国为敌,为此他一直都没有向埃及等英国的殖民地发动进攻,这固然是因为埃及人虽然也是阿拉伯人、但血统却与西边的柏柏尔一系大不相同(注1),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克里姆对英国皇家海军有着深深的忌惮。。。。。。
由于法国投降了,克里姆基本上只需要与英国政府谈妥就行,这令他对入盟成功信心大增,但他却低估了英国佬多年以来养成的傲慢,而英国人过强的控制欲和防备心理更是令他十分不满。
什么实质性的好处都还没给阿联,英国政府便要克里姆先将其俘虏的几十万法军战俘移交给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政府以示诚意,这是克里姆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而且真将那几十万法国人送过去、增强了盟国地面部队实力的话,阿拉伯联盟对于同盟国的价值可就没有现在那么大了,他克里姆才没那么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