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身阴阳要调好
修道也是一样,你看普通人精神一旺,欲念跟着来了, 即使没有欲念,也漏掉了。所以万人修没有一个人成就的, 在这第一关就过不去。这第一关纵然给你守住了,这一步一 步的工夫,又来了一阳来复,每一关你都过不去。阳气一来 的时候就想阴了,异性相吸,自然的道理。本身的阴阳怎么 配合是你的本事,这是智慧功德,否则你就过不去。那么你 说,我绝对守戒律,又有问题来了,因为“孤阳不生,孤阴 不长”。那你说八九十岁还去结婚配对吗?不是这个,是你 本身的阴阳调配,不晓得调配就没有用,那也是孤阳不生, 孤阴不长,这个道理非常难了解!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一阳初动,是为天根”,道书只讲一阳,后面都没有 讲;所以一般人看书时只抓住一阳初动,活子时,接下去子 丑寅卯一步一步要跟上来的啊。阳有六个,阴也有六个,阴 极了阳生,要第二节再上。拿地支来讲,子丑寅卯辰巳是六 节,到午时一阴来了。午时以下六节是下半天,所以阳有六 爻,阴有六爻。身体也是这样。就拿背脊骨来说,由下面发 动,差不多到了胸这里,你们有些打坐做工夫,慢慢腰酸背 痛,那不过是第二阳要动以前,因为你这一部分有病,还没 有冲过关,所以有腰酸背痛的现象,不是打坐出了毛病。要 到“直至六阳纯乎乾”,阳气充满到顶了,“动极而复静矣”, 动极就又静了,阳是动是放射,阴是吸收是归纳。
阴阳多变化
“午时从泥丸退火”,到了静态来又下降了,“应妮卦”, 妮卦有一阴,天风娠(圍〉,外卦还是乾卦,乾为天;下卦 是巽卦,巽为风。上面五爻是阳的,只有下面一爻阴动,这 五阳里头一阴多可贵!等于复卦五阴里头一阳。我常常讲你 们不懂《易经》,什么叫阴阳?那个复卦是五女一男一起在 孤岛上,孤零零的,永远不晓得回不回得去,这一个男人, 五个女人都抢,不晓得多宝贵,那是复卦。妮卦恰恰相反, 五个男人在孤岛上,只有一个女人,这五男都在追,物以稀 为贵。所以学《易经》要懂得“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这 些道理都是哲学,道理很深。从泥丸宫又下降“应妮卦”, 这个“妮”字宋朝人改的,原来就是交媾的“媾”,男女之 媾。唐朝以前规规矩矩用“媾”字,宋朝这些理学家很讨 厌,专门挂假面具,认为这个字不大好看,就把它改成 “妮” 了。
“一阴初静,是为月窟”,这个“月窟”实际上是倒转 来,上面空了,下面充实。天根是下面空了,阳气向上走, 两个颠倒。宋朝有一个有名的邵康节,他讲修道的诗:“天 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到这个境界时,天根、 月窟就是这里所说的,讲天根正是月窟,讲月窟正是天根; 说阴的正是阳在里头,讲阳的正是阴的在里头。所以天根从 下到上,月窟反而从上到下。“天根月窟闲来往”,上下都打 通了,“三十六宫都是春”。
“直至六阴纯乎坤,静极而复动矣”,所以,到了静极纯 阴的境界时,静极又阳生了。“故曰,周旋十二节”,“周旋” 就是转圆圈,轮回,旋转。“十二节”是十二个节,一年是 二十四节气,六阴六阳,一天十二个时辰。“节尽更须亲”, 他一节一节完了,一个阶段到一个阶段,修道由一个程序到 一个境界,每个境界都不同,所以我讲这是科学的,一步有 一步的工夫。“此乾坤大交的法象也”,这是讲乾坤大交的 境界。
顺其自然的锻炼 身歧彻底转变 道来时的现象 脱胎换骨之后
顺其自然的锻炼
我们今天继续讲还丹的法象,法象就是说那个情形,当 修持用功到达还丹的境界时,是一种什么现象。
“动静相生,循环不息,炼之又炼,日逐抽铅添汞。久 之铅尽汞干,阴消阳长,方得变种性为真性,化识神为元 神。”上次讲到这个乾坤大交,从顶上下来,并不是说到达 这一步是到家了。有些学佛学密宗的,感觉顶上放光,乃至 顶门开了,认为这样到家了,那还差得很远!那不过是乾坤 交感的开始,还要变化。这个变化用“动静相生,循环不 息”八个字形容。有时候身心乃至经脉骨节,每一个细胞都‘ 有震动;有时候静下来,感觉身心非常宁静,如此一往一来 的循环,并不是伍柳派所讲的从背脊到前面这样转来转去叫 循环,那是最粗浅的感受。到乾坤大交时感受到“动静相 生”,这个循环是一升一降,有时候是静态,有时候动态。 那要经过多少时间呢?不一定了。所以它的原文是“炼之又 炼”,是怎么锻炼呢?就是说这个现象要听其自然。
诸位假定将来到达这个境界,记住老子的一句话,“道 法自然”,不要做它的主,让它自然。拿佛家在《金刚经》 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就是不执著不要管它。可 是怎么样不管它呢?是要看住它不理它;等于皇帝坐在那里
不动,满朝的文武百官跪拜举动他都知道而不动。以禅宗讲 法,有时候要像主中之主,有些境象是宾中之宾,宾主是有I 分的。 ;
这些境象还算是外来,不要认为了不起,其中的变化还 很多,因此“炼之又炼,日逐抽铅添汞”。汞是水银,流动 不拘的,“抽铅”就是把实质的东西空掉。什么是实质?感 觉这里有一块,那里有个境界,这些身心上的,要尽量空 掉。“添汞”就是流动性,心灵的宁静增一些,这一念知觉 的作用,自己做主的,稍微加重些,但仍在静定中。到达这 个时候,不要睡眠了,那不是失眠,而是昼夜长明,白天夜 里都清醒的,可是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也不是完全没有睡 眠,而是不像普通人固定睡眠多少钟头。也许过了好几天又 想睡了,一睡也许睡很久也许睡很短;睡眠时一点梦境都没 有,非常宁静地就睡了。
到这个境界还是初步啊!等到“铅尽汞干”,身体内部 气机的变化,这些感受没有了,整个身体空灵。“汞干”,妄 念杂想也没有了,这个时候“阴消阳长”,身心的阴境界没 有了。所谓阴要参考佛学的五阴,上次提到过,就是色受想 行识。“色”包括了身体四大,“受想行识”是感觉状态思想 等等。这时“阴消阳长”,完全达到禅宗的真正清净无念, 不是我们生理上偶然感受的清净无念,真正清净无念是没有 身体的感受,也没有心念的感受,整个身心是圆融一体。
身义彻底转变
“方得变种性为真性”,什么是“种性”呢?他引用了佛 学的名称,譬如烟灰缸是玻璃做的,有玻璃的性,毛巾是棉 纱做的,有棉纱的性。人也是各人个性不同,这个不同的个 性叫做种性,是前世带来的种性。明心见性是把种性完全净 化了,然后才到达真性的境界。真性就是本来的清净自性, 所以说“化识神为元神”。“识神”两个字从佛学变过来的, “元神”是道家名词。佛学的唯识学把心性分成八个识,所 谓思想是第六意识,所以你想把后天的思想空了完全清净, 做不到,必须要到达“铅尽汞干”这一步,“方得变种性为 真性”,经过变化才能把后天的“识神”变成先天的“元 神”。
“阴滓尽除,则尸气灭而命根猝断。阳神成象,则凡体 死而魂魄俱空。”到这个境界讲得很明白了,这五阴境界 “阴滓尽”,成为纯阳的境界。“尸气灭”,肉体上的尸气没有 了,我们出的汗和口腔一切的味道,都是尸体的气味。不过 现在我们没有死叫做活死人,我们活一百年就是一百年在等 死。尸体净化了,身上的所谓寄生的三尸虫也没有了。所以 到这个时候,身心的五阴滓子就干净了。后天的命根“猝 断”,一下子断了,断了不是没有命了,是后天生死的这个 命根断了。
“阳神成象”,成为纯阳之体,这个“阳神”不是道书上 画的,出来一个婴儿,那是想象的境界,实际上那还是独影 境界。你们看《楞严经》就知道,叫做“法尘分别影事”, 是一个意识投影,没有思想。因为人有我相我见,这个我相 我见在清净的时候的一种投影,叫做阴神。
那么“阳神”是什么东西呢?是不是身外有身呢?可以 有,但是真正的阳神不一定有身。这一步工夫要到时候才知 道,现在只告诉大家一句,不一定有身,也可以有身。道家 一句话形容,“散而为炁,聚而成形”。一念要它有身就有 身,要它空就空,所以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到这个境界才 是“阳神成象”。“则凡体死”,于是我们凡夫的这个身心性 命死了,“魂魄俱空”,凡夫生命的魂魄都空了,也就是心理 精神的灵魂,与肉体四大的精力的魄空了。
“故曰,气索命将绝,体死亡魂魄”,修道到达这个境界 时,智慧不够、定力不够、魄力不够的人,就有“气索”之 象,好像自己断了气要死了,自己都吓住了。所以如果不是 真正有道之士,往往在这里失败了,这个是“气索命将绝”。 所以有时候觉得是入定,其实是昏沉;有时觉得空,有时觉 得像是死亡,其中的界限,阴阳之差别就在于智能的抉择。 “体死亡魂魄”,这个肉体凡躯空掉了,魂魄在交换。
道来时的现象
朱云阳祖师形容,“关尹子所谓一息不存,道将来契, 正此时也。”关尹子是老子的第一个徒弟,当时老子骑青牛 出函谷关到西域去,就是现在所讲的丝路。他要出关时是偷 跑的,也买不起马,骑了一条青牛。关尹子是函谷关的官 员,早晨起来向东方看见有紫气东来的瑞相,知道今天定有 圣人过关。结果看到一个老头子,眉毛胡子头发都白了,骑 的青牛也不肥,也没有出境证,他就把老子扣留了。老子为 他写了一部《道德经》。关尹子得了这一部书,也没有辞职 就走了,去修道了。在后来关尹子的道书中讲,“一息不存,
道将来契”,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一息不存,断了气一样! 1^1:他说这个时候道才来,契就是契合。到了真空的境界,杂念 ‘‘ 自然也空了,自己的呼吸停掉了,就像死掉一样,这时拿鸡 毛或很薄的纸,放在鼻孔下都不会动。朱云阳批注“正此时 也”,他说关尹子讲的这两句话,就是描写“道将来契”时 候的境界。
这一段是乾坤大交,上面坎离相交讲过了,修道到这个 境界还早得很呢!现在的人有一点工夫就不得了啦,好像马 上变成圣人了,我讲那是“剩”人,多余的那个剩。我觉得 学佛修道先要学做人,以儒家的东西为基础。儒家注重敬, 而得少为足,一点工夫一点见解就自满了,这是不敬,对自 己不尊重。不敬的人就不会谦虚,敬谦是连着的。
“至于伏炼久久,绝后再苏,心死神活,而鼎中之丹圆 满,光明塞乎太虚矣。”这一段学佛的朋友要注意,好像道 家与佛家不同,其实是一样的。佛在《楞严经》上有几句 话,“脱黏内伏”,脱开了,解脱了,“伏归元真”,归到一切 都没有了,静下来了,“发本明耀”,才能够明心见性。有些 青年同学喜欢参禅,禅宗不是随便谈的,也是要真工夫的, 到达这个时候明心见性,自性的曙光才流露出来,也就是道 家这一段。这里所引用的,多半也掺杂了佛家的语句。“伏 炼久久”,伏归元真锻炼,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