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枕江山-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几个亡命的邪念仿佛雪狮子遇火,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个女孩,他们惹不起,美色也好,富贵也好,总不及活着更好,他们从中原逃到这儿来,不就是为了活着么,没道理自己往鬼门关上撞。

    这少女身着白衣还没什么,但是跟在她身后不远处明显是她随从的四个壮汉也穿着白袍,这就不是巧合了,他们一定是白蛮族人。

    白蛮和乌蛮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两个民族,乌蛮着黑衣,衣长蔽膝,蓄牧为生,不知耕种。白蛮喜着白衣,长不过膝,耕织农桑,与汉人相近。

    自蜀汉时起,白蛮头人就常受中原朝廷官职,他们的文字、语言也与汉人相近,其部族大部分人都是蛮化了的汉人。因此较乌蛮更加富饶强大,但是又保持了蛮族的悍勇。

    不得罪当地人,尤其是当地大族,这是中原亡命们在此保命的第一条法则。而且,从这个少女佩戴的那柄仿佛装饰一般的武器来看,她显然不是普通的白蛮人,那就更不是他们所能招惹的人了。

    因为她佩戴的短剑是一口“铎鞘”,那是蛮族王者才可以享有的佩剑!

    铎鞘在西南地区最出名的三种利器之中排名第一。铎鞘的形状像刀戟的残刃,柄部饰以黄金,其刃锋利无比,别看它小巧纤细的仿佛一件玩具饰品,却能削铁如泥,吹毛断发,刺莫不不洞穿,是西南部族王者才会佩戴的名贵武器。

    而尾随其后的四个白衣人腰间所配的则是郁刀,其名贵程度仅次于铎鞘,同铎鞘一样,郁刀的铸造方法也是秘不示人的,只有蛮族的高级匠师才知道它的铸造之法。郁刀的刀刃上淬有奇毒,见血封喉。

    这两种武器都不是普通蛮族人可以佩戴的,普通蛮族人顶多佩戴一柄:“浪人剑”,所以只从这几个人所佩戴的武器上,那几个经验丰富的中原亡命就忖测出这个少女身材极其尊贵,不是他们能招惹得起的。

    几个亡命悄然退去了,那位白衣少女自始至终不知道刚刚正有几个不开眼的家伙,打算把她掳走,然后卖给扬州那些肥头大耳的盐商巨贾们做侍妾。

    她东张西望的,看什么都觉有趣儿,蹦蹦跳跳的步伐,就像一只觅食的小灵雀,不一会儿她就买了一堆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喜孜孜地捧在怀里。

    走着走着,她又看见一处卖牛角制成的各种饰品的摊子,看来她又动心了,她站住脚,捧着一堆她买回去后可能根本不会不看一眼的没用玩意,歪着头,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不知在盘算什么,这时忽然有一个喜悦的声音叫道:“薰儿姐姐!薰儿姐姐!”

    前边路上,有个小姑娘忽然看见了她,立即雀跃地叫着跑过来,把跟在她后面的那个老家人远远地甩开了。

    “哈!小雪莲呐,我正想去找你!”

    白衣少女看见那个跑向她的小姑娘,登时笑逐颜开,她快步迎上去,把怀里的东西一股脑儿地递向那个小丫头,慌得那小丫头赶紧搂起裙衫兜住,空出手来的白衣少女亲昵地捏了捏小丫头粉嘟嘟的脸蛋儿,笑道:“哟!又长高了啊,看这样子,很快就可以做我嫂嫂了!”

    小姑娘听到她的调侃,脸蛋登时成了可爱的红苹果。小丫头眉目如画,宜喜宜嗔,虽只十二三岁年纪,却已是个美人胚子了,看样子再大几岁,真会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

    杨帆牵着马,本来要从她们身边过去了,听到她们的说笑,好奇地看了她们一眼,顿时站住了脚步,一双眼睛惊愕地张大了。

    如果不是那白衣少女唤了一声“雪莲”,他哪怕和这小丫头走个对面都未必能认出来,可是已经听到雪莲这个名字,再看她的模样,虽说女大十八变,可雪莲小丫头毕竟还未长成,便依稀瞧出了几分熟悉的神韵。

    杨帆惊诧不已:“杨郎中的家人,怎么竟然出现在这里?”

    ()

第五百章 出水一枝莲() 
雪莲被那位薰儿姑娘一调侃,顿时扭呢起来,卷着衣角,不依地跺脚道:“不来了,一见人家,薰儿姐姐就要取笑我!”

    薰儿笑得露出一口小白牙,前仰后合地道:“哈哈,看你害羞的样子真好玩!你本来就是我的未来嫂嫂嘛,现在叫我姐姐,等你嫁到我家,我就得叫你小嫂嫂啦。嗯!这才一年不见,出落的更水灵了,回去我跟小哥哥说说,他一定喜欢。”

    雪莲终究脸嫩,一张小※脸红的像花儿,她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忙道:“薰儿姐姐,你是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去我家里?”

    这时那老家人已经赶上来,他也认得这位薰儿姑娘,恭敬地施了一礼道:“老奴见过薰儿姑娘。”

    薰儿对老家人点点头,又对雪莲道:“我这次来,就是要找你玩耍的,可巧,朝廷上来了个什么钦差,阿爹一到就被罗都督抓去陪酒了。本来阿爹还想让我陪着的,我嫌烦闷,在罗都督府的后宅里待了一会儿就溜出来了,这不,正要去你家呢。“

    杨心听到这里,便向她们走过来。杨帆在这里人地两生,要打听黄景容的行踪并不容易,雪莲一家人既然在这里,或者可以籍由他们掌握到黄御史的一些行踪。当他听这位薰儿姑娘说她的父亲去陪钦差吃酒时,就更是打定了主意。

    “雪莲小※姐!”

    杨帆唤了一声,薰儿和雪莲同时扭过身来,见一个青年男子一脸惊喜地站在那儿。

    雪莲看看杨帆,迟疑地道:“你是……”

    杨帆打个哈哈,道:“雪莲小※姐不认得我了吗?你还记得当初在洛阳的时候,被人丢到你家水池里的那个坊丁吗?还有你藏在路灯里的蝈蝈………”

    “啊!啊!啊……”

    雪莲指着杨帆,嘴巴越张越大,好半天,她突然惊喜地叫了起来:“我想起来啦!哈!原来是你呀你怎么也到这儿来了?”

    雪莲蹦了两下,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赶紧把裙子里兜着的东西都交给老家人,伸手扯起杨帆便急急闪到路边,见他还牵着一匹马,便小声道:“你还有马骑?看样子不是被流放此处的犯人吧?”

    杨帆怔了怔,讶然道:“当然不是,我干嘛被流放至此啊?”

    雪莲左右看看声音变的更小了:“那,你就是在洛阳犯了事,才逃到这里来的?”

    杨帆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这个年代,离家远游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就更是少见有人会千里跋涉到异地他乡去了。而且洛阳是京※城,他是洛阳人,更没离开京※城流落外地的道理。

    雪莲一家人离开京※城的时候,他还没有发迹在雪莲的记忆中,他还是修文坊里的一个小坊丁,哪有能力千里跋涉出现在这儿,既然他不是作为犯人被流放于此,那就只能是犯了罪逃出京※城了。

    杨帆心中电闪,顺口答道:“是啊,雪莲小※姐还是那么聪明。我……,的确是逃过来的。面片儿姑娘你知道吧?什么,你不知道?面片儿姑娘就是在咱们修文坊十字大街第二曲巷口卖面片儿汤的那位姑娘。

    有一天她正在巷口卖面片儿被一个富家子弟看到了,那个富家子垂涎她的美貌,就对她动手动脚,你也知道我这人最喜欢打抱不平我三拳两脚就把那个坏蛋打趴下了,结果不小心碰洒了汤锅把那小子烫的脱了一层皮。这下我可惹了大祸,只好逃出京※城川,”

    杨帆眼都不眨就编出来一堆的谎话,听得雪莲姑娘对他既钦佩又同情,简直把他当成了一个大英雄。

    薰儿姑娘一见自己的未来嫂子跟那个英俊的汉人说的这么亲热,望着他的眼神儿都有些崇拜的意味,心中顿时警铃大作,忍不住问那老家人道:“这个男人跟你家小※姐认识吗?”

    那老家人是雪莲家里到了此地后才雇请的一个家仆,他看看杨帆,疑惑地摇头道:“老奴可不认得此人。”

    薰儿听了,立即甩开两条悠长的大※腿走过去,往杨帆和雪莲中间一横,挺起胸膛,下巴一翘,对杨帆凶巴巴地道:“喂!你是干什么的?”

    杨帆和雪莲说悄悄话,离得本来就不远,她往中间一插,那相较于她的年龄显得过于挺拔的双峰都快擦到杨帆身上了,杨帆连忙退了一步,道:“哦!在下是雪莲姑娘在京里时的故人,在此相遇,十分欢喜,不知这位姑娘是?”

    雪莲拉了拉薰儿的衣袖,让她弯下腰,贴着她的耳朵叽叽喳喳地讲了一阵,薰儿姑娘这才恍然。雪莲向杨帆甜甜一笑,道:“杨大哥,我还小,在家里是作不得主的,不能允诺收留你。不过你既然还没有地方去,不妨跟我一起走,我家正有空房子要租出去。”

    杨帆连忙道谢,薰儿姑娘示威似的瞪了他一眼,挽起雪莲,小声道:“傻丫头,怎么什么人都往家领啊,我看他油嘴滑舌的可不像好人。”

    杨帆只当没听到,就听雪莲小声解释:“薰儿姐姐,你误会了。他可是个好人,这一次也是因为做好事才被官府抓呢。”说完又扭头道:“杨大哥,这几年修文坊还好么?”

    杨帆牵马赶上去,给她说了说这几年修文坊里的一些琐事,张家丢了头母猪,李家抱养了孙子,住在十字东大街西三曲大榆树下的萧千月找回了他那黑面大口、暴牙炒目的媳妇,肚子里还怀着个娃……—,”

    这些人雪莲姑娘未必都认识,但她依旧听的津津有味,通过杨帆讲述的姑娘,回忆着修文坊的点点滴滴。杨帆随便捡了些坊间趣闻说给她听,又问起她搬离修文坊后的故事,雪莲姑娘轻轻叹了口气,脸上便露出些与她的年龄不相称的忧伤。

    杨明笙任刑部郎中的时候,是周兴手下最得力的干将,在周兴授意之下,他泡制了大量冤狱,不知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后来他死了,但周兴还在,倒也没有人敢把杨家怎么样,可是等周兴一死,对杨家的反攻倒算也就开始了。

    也幸亏杨明笙死的早,周兴是以谋反罪垮台的,如果杨明笙不死,少不得也要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家中男丁斩绝,女子发配官奴。如今人死罪消,官府倒没有追究杨家的孤儿寡母。

    周兴许多得力的官员都被罢官免职,家人要么入官为奴,要么发配交趾,杨家人因为杨明笙死的早,就被这些清算周兴残余势力的人忘记了。但是这些人忘了,被杨明笙迫害过的人可没有忘。

    有些被杨明笙迫害过的人心肠屯些,认为杨明笙己经遭了报应,杨家只剩孤儿寡母,罪不及家人也罢,有些人却不这样想,他们被杨明笙害的家破人亡,父母妻儿血海深仇,岂肯善罢甘休,杨明笙死了,他的妻女还在,那么这个仇就不算了。

    有人只是到杨家寻衅滋事、以泄愤恨,有人则利用他们在官场中残存的人脉和关系,试图把杨家也拉扯进周兴谋反案,杨家几次三番给御史台的人送礼,几乎把家底都掏空了,依旧难免威胁,只好匆匆逃回老家。杨明笙是蜀人,老家就在剑南道的愈州。

    杨家的财产在那场大火中己经烧了个七七八八,再加上送礼消灾,已经没剩什么钱了。雪莲的外祖父是个富有的商贾,要给女儿、外孙女一口饭吃倒容易,可是她们既然要随夫家回老家,却不可能再资助许多了。

    雪莲母亲的嫁妆也在那场大火中付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