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4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齐的二世祖,但是保不齐弄出什么幺蛾子来。”

    师爷在新政之前算不上官,最多是大官之前的近人,权势不小。不过新政之后,由于养廉银等一系列的资金全都取消,官制也进行了改革,所以官府之中现在不存在没有正经公务员身份,专门帮着办事的闲人了。师爷这个存在,在如今品轶仍然不高,按照大唐那边的**,实际上是个市长秘书一类的角色,代表知府讲话,没有实权但是却有影响力。

    师祎德点点头道:“先好好招待着他们,若是他们想在青州府花天酒地,那就随着他们,不过一定要看好了,不能让他们去下面的村镇去看,下面什么情况你我都知道。就算那个什么上尉是个什么二世祖,一瞧了情形也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梁春兴点点头,道:“懂了。我这就去办。”

    这两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都是拿着唐人好处的青州府官员。青州府是大唐移民局重点攻略的山东州府。是提供给大唐移民的一个重要地点。青州府中一系列负责移民事务或者其他的相关官员,基本上都被大唐移民局买通了。他们在大唐中华特区拥有一个虚假的身份,同时还具备银行账户,每年大唐移民局都会存入一笔可观的资金。青州知府是个没什么能力,更喜爱吟诗作对的文人,没有什么实干。也被下面的一群人玩弄于故障,师祎德仗着自己师爷的身份,跟梁春兴一批人欺上瞒下。把青州府的局面开拓得好好的。

    当然这个好好的是对唐人而言的。

    由于宣传工作得当,加上一些早年间移民的本地人回乡探亲祭祖,青州人基本上都有一个概念,那就是在大唐日子过得更好。虽然在本地也不至于受穷挨饿什么的,但显然去了大唐那就是过人上人的日子。有田有地不说,而且唐人在清国高人一等的身份待遇,也让一些人趋之若鹜。

    虽然这么多年时间唐人的移民补助标准没有提高,每个人还是20个银元左右的安家费,但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有吸引力了。实际由于唐元已经跟金银货币脱钩,加上唐人有意识地打击了银价。实际上现在20个银元的价值,比起十多年前20个银元的价值已经少很多了。一些移民在到了北美后,发现20个银元不经花。所以大唐也为新移民提供无息帮助贷款。使得他们在初抵大唐的时候,能够正常的生活,渡过过渡时期。自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一到了北美就背上一身债,而且去到大唐的人也几乎没有是身无分文去的。举家移民的,基本上都会有一些积蓄什么的。

    青州人尤其是乡下的,在这些年移民十分踊跃。不少人甚至是卖了自己家的田地和房屋,带着妻子儿女出洋的。直接后果就是青州的田价已经不及十年前的一半,很多人急着出手手中田地等待出洋,却没有人接盘。另外就是劳动力不足。山东本来就是自耕农比例比较大的地区,地主很难在这时期找到佃户。供求关系已经改变。最后就是很多村镇人口流失严重。

    实际一直以来移民大唐最凶的省份是广东,如客家人聚集的一些地区。十室九空的情况都是有的,广东约1500万人口中已经有超过二百万人移民到了北美。山东人口大约两千多万,移民也存在地区性差异,有些地方出洋只是零星现象,而像是青州府一些村镇,出洋都变成了一种风尚。

    清军的征兵其实每年都是征不满的,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已经是很多人的共识。尤其是在清军改革军制以后,没有了军户这东西,征兵的难度也就自然提升了。虽然新政连徭役这些也一并都给废除了,兵役也是有兵饷的,但是普通人家子弟都不太愿意去当兵。在很多地区,如果官府的兵役票下到了谁家,虽然自残身体逃兵役不会有,但是很多人都一狠心直接去找了当地的大唐移民办事机构,办了移民手续,立即出洋了。临时报名的,大唐移民办事机构无法及时安排给他们汽车送到港口,很多人甚至直接来到青岛、上海等一些港口,自己买船票出洋。

    这种行为也是被鼓励的,自主的移民行动,只要爱港口获得移民局和海关的签章,到达北美之后,仍旧享有充分的移民待遇,由大唐移民局和其他政府机构为其提供住房、发放补贴和进行工作培训和提供就业。这样一方面也节省了大唐移民局的官方运力,也节省了很多麻烦。

    可是这对于清国来说就是净损失了,兵员始终都招不齐,所以很多清军士兵都实际被强行扣留超期服役了。这种情况自然引起了朝廷的重视,虽然嘉庆也不太清楚到底是怎么个原因,不过还是责成下面军区加强力度,也就有了胡尔泰命令胡尔佳亲自到下面州府和村镇去落实征兵事务的一幕了。

    。

609 青州案(三)() 
青州府驿站,胡尔佳喝得有些醉醺醺的,在门外被风一吹更有点上头。乐—文由于唐人将电报传入了清国,清国逐渐开始用加密过的电报来传递消息,不再需要八百里加急一类的东西,驿站的作用开始急剧下跌,不过这个时候,清国驿站开始逐渐吸收大唐的酒店模式,转变为了服务官府公务往来住宿和饮食的地方。甚至一些比较大的城市的驿站,直接是由唐人的设计师按照大唐的星级酒店风格和模式设计的。

    青州府的驿站是在原本驿站基础上改建的,风格还是带着比较强烈的中国传统特色,不过内里设计了新的管道和安装了电线,功能性也更强了。

    胡尔佳抹了抹自己的脸,回到驿站内找侍女又要了一碗醒酒汤,他的跟班张顺颠颠儿地赶过来了,从侍女手中接过醒酒汤,亲自给胡尔佳奉上。

    “大人您请用。”

    胡尔佳嗯了一声,稍喝了几口,然后四处张望了一阵,见没什么人,面色严肃了些,对张顺说道:“你看出来没有,青州府的这些人是想绊住我们啊。”

    张顺拱手道:“小人愚钝,不懂大人的意思。”

    胡尔佳冷着脸,但是声音却很小,道:“咱们来青州府已经是第四天了,这青州府虽然是好酒好菜的招待着咱们,哪里的小官都流水般宴请,可是说到正事上,却都是推托。咱们要下乡里去看情况征兵,那个叫梁春兴的三番五次用理由阻碍咱们,这是明摆着不想让咱们去乡里。”

    胡尔佳等人需要下乡公干,自然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最起码车马上需要,得有人引导、介绍情况之类。

    张顺道:“大人明察秋毫。这么说起来,这青州府的人虽然热情,但却有推托事务的嫌疑。这里面一定有蹊跷了。”

    胡尔佳道:“官场上,若是什么不想让你看见。那什么东西一定就有问题。这青州府不愿意咱们去乡间,想必乡间有什么他们不愿意让咱们看到的东西。”

    “可是大人,如果青州府的人不带咱们下乡,咱们若是自己去,总会有不便利。”

    胡尔佳还带着几分醉意的目光深沉起来,道:“只有自己去看,才能知道是什么事。若是真的能揭露出什么案子来,对咱们也是妙事一桩。”

    这里面自然有胡尔佳自己的考虑。征兵的事情办好了,是他叔叔的功劳,是他分内的事情,对于他的仕途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他能够在揭露一桩案子上有些作用,很可能就引起了朝廷和皇上的注意,之后的提拔也就更容易了一些。

    胡尔佳说道:“明儿一早,咱们就骑马直接出城,不要惊动梁春兴一伙人,如果被他们知晓。又会推三阻四。我们也不必去太远,在青州府周边先看看什么情况,再具体做打算。”

    计议已定。胡尔佳和张顺都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回驿站的客房休息。第二天一早,胡尔佳将自己的部属全部叫醒,连早饭都没有吃,直接骑马离了驿站,直接出城去了。嘉庆新政之后,各城市的城门管制没有那么严格了,甚至一些地方的城门一天24小时都是保持洞开的状况,而且也不存在进出城的收费和盘查。这样自然是为了方便商旅。

    胡尔佳等人出城一路飞奔,终于去到了青州府周遭的一个村子。

    张顺在马上说道:“大人。咱们都没有用过早膳,不如在这村子中老乡家里讨些吃食吧。”

    胡尔佳点头道:“好。正好也有些饥了,记得给钱。”

    要是以胡尔佳一向的大爷性子,才不会给些许乡民什么钱。不过时代毕竟不同了,新政之后,对于官员的一些行为监控更严。之前便有一个满人军官,带兵演练的时候,路过一个村子强行夺取当地村民的口粮,滋扰生事。事后不仅被报纸披露出来痛骂,还被都察院的御史举报,直接闹到了朝廷。嘉庆觉得颜面扫地,大怒不已,不仅将此人革职查办,而且还命人带着这个犯官到那处村庄,当着村民的面抽鞭子。事后舆论一片好评,都夸赞嘉庆是明君,爱民如子、嫉恶如仇,嘉庆听了十分受用,更加严格约束官僚。胡尔佳是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留下什么把柄的。

    张顺下了马,去到村口的第一家,不过刚走没几步,他就瞧见大门上上了锁。

    “大人,这一家似乎不在家啊。”

    胡尔佳不以为意:“换一家去。”

    张顺又往村子里面去,不过他来到的第二家,大门外还是挂着铁链子,而且门口灰尘厚厚的,显然是很久没住过什么人了。

    “大人,这一家也没人。”

    胡尔佳觉得有点不对劲,他道:“怎么都没人?这已经是晌午了,按理讲村中该人烟不少才对,这村子怎么像是荒村,僻静得有些诡异。”

    张顺道:“小人再找一家吧。”

    他来到第三家,这次这家门上没有锁也没有铁链,张顺敲响房门,不过半天都没有人应,张顺索性把房门敲得更响了一些。

    “别敲了,别敲了,敲了也没人,你们是找老赵家的吗?老赵家今年年初就全家走了。”说话的是一个扛着锄头的老伯,嘴里还叼着一根没有点燃的旱烟。

    胡尔佳从马上下来,从怀里摸出了一盒卷烟,上面印着黑体的“大前门”三个字,是从大唐进口的还算不错的香烟。

    “这位老汉,你抽我的吧。”胡尔佳一行没有穿官服,全是便装,胡尔佳这几年也学得精了些,不那么颐指气使了,也会对着普通人礼让一下。

    老汉是识货的,接过香烟,摸出火柴就点燃了,美美地吸了一口。

    胡尔佳问道:“这位老汉,敢问老赵家去了什么地方啊?”

    老汉一指村口的那几家,说道:“还能去哪?村头这几家都是一个样,还不是听了人家说大唐那边日子好过,都把田给卖了出洋去了。这田虽然卖了,屋却是不好出手,就扔在这里没人管了。”

    胡尔佳的心砰地跳了一下,忍住了一丝不安和激动,问道:“那贵村有多少家是出洋了?”

    老汉拍了一下大腿,叹道:“我们小赵庄不大,四十七户人家,得有二十户都出去了,你没见我们村这么冷清吗?”

    。

610 青州案(四)() 
四十七户人家,近一半都出洋去了大唐,这个数字是那么的触目惊心,而聪明的胡尔佳立即就想明白了为什么。

    他暗忖:“怪不得青州府的兵招不起来,这下面的村子半数的人都出了洋,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