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易简从来没想过国泰的心这么大,不过他现在也没有什么选择了,他的哥哥于敏中在京城被俘,他能够依靠的只有国泰这个纨绔子弟了。。。

271 晋南() 
国泰为人贪得无厌,其贪腐弊案,更是乾隆朝几个重大案件之一。不过到这个时候国泰尚未案发,再加上朝廷已经土崩瓦解,国泰反而现在更加滋润。京城陷于敌手,皇室倾颓,更让国泰有了敛财的大好借口。

    在于心腹布政使于易简相谈之后,国泰在全省刊发布告,言此大清生死存亡之际,百姓应勇于任事毁家纡难。具体的措施有:山东兵少,而贼势大,今招募民间团练为勤王之军,尽辖于巡抚衙门之下;为筹勤王兵饷,山东全省加税摊征;为网罗民间人才所用,特开辟捐官渠道,每捐多少钱财,可获得一个出身。国泰许诺,如果勤王成功,勤王军中官员无论是以前的还是后捐来的,都是大功臣,必然封妻荫子,得到皇上褒奖。

    国泰是属于典型志大才疏的那种,为人刻薄,动辄对同僚和下属辱骂,甚至拳脚相向。出身纨绔的他更不知道民间疾苦是何物,所以有了这个机会他任免酷吏,开始在全省搜刮钱财,企图中饱私囊。当然国泰也知道乱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兵权,他能够插手山东几个军镇的军事,不过那些总兵也不是特别鸟他。所以国泰便打算招募团练以壮大自己的兵力。

    国泰喊得勤王声音不小,可是却没有什么明显的动作,他倒是加强了鲁北的防御,以免唐军突破进来,同时他还以唐夷炮船厉害为理由,约束登州水师不许出动,坚壁清海。

    如国泰这样的封疆大吏,真心不算少。距离五月十二日唐军攻破北京城已有一月有余,就算是南方的一些省份都已经收到了京城被破,皇帝生死不知的情报。当然相当一部分封疆大吏们都把这当成笑话。由于京城被攻破,当日唐军把京城团团围住,谁都没能跑出来。朝廷的各机构都等于废除。其中就包括重要的驿站体系。

    清朝的驿站体系是封建朝代中发展最为完善的,分驿站铺三个系统。驿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

    作为官方组织,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邮符氛围两种,即勘合与火牌: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驿站的接递如果要从外到达京城或者外部之间相互传递的,就要填写连排单。

    京城兵部让唐军一锅端,自然没有人给邮差们去加火票,以至于这些日子四处传播的消息,极少是有走官方的驿站体系的,有也是得了难民传来的消息的地方长官,向外界通传的。可是这样一来公信力就比较低,所以还是有许多人不相信北方出了这么大一件事。

    不过慢慢也有人反应过来,如果这真的是一个恶作剧的话。那么这一段时间来,必然应该有京里传递来的其他消息。大清国幅员辽阔,朝廷要统治四方。势必需要不断地往外发出政令,这种情况应该十分频繁。一个封疆大吏,一个月之中收到来自京城的四五封命令都是常事,就算不那么频繁,一个月中也至少有那么一封诏书,特别是那些有重要事务的地方。再就是,一些人上疏了,就等着皇帝的裁决呢,可是左等右等什么都等不到。这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怀疑。

    那么,一直疯传的京城被破的消息。就有可能是真的了。

    稍稍有点脑子的地方官员,必定会严密的封锁信息。直隶虽然乱了,但是跟他们所主政的地方没有关系。如果皇帝生死不明,京师被夺的消息蔓延开来,必然出现一大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天才们,大家都会想,皇帝没了,咱们揭竿而起吧,到时候恐怕不止北直隶乱了,各地都会涌现出各种野心家和起义军。

    山西巡抚巴延三,跟很多满人大官一样,属于没有什么能耐,凭着身份晋升的无能之辈。后世关于他也有一些轶闻。比如原本巴延三在军机行走,没有什么才干,但是兢兢业业,在一天值夜的时候,被乾隆叫去拟旨,谁知道巴延三太过紧张,一个字都没记下来,还好旁边一个小太监十分聪慧,帮着巴延三把乾隆的意思表达了出来,又用不错的文采润色了一番。巴延三将诏书呈给乾隆,乾隆大喜,认为巴延三很有才干,才有了他之后的飞黄腾达。

    这巴延三显然就是脑袋里面缺根弦的主,京城被攻陷的消息传到太原府之后,巴延三极为震惊。秉持着一颗忠心为主子,巴延三立即就开始在山西各地调兵遣将,准备杀回京城,解救皇上。可是他对于舆论没有丝毫的控制,使得山西各地轰传各种消息。

    有人传唐人自海上来,是得了东海龙王的首肯,大雨三天,将清军水淹七军。

    有人传唐人乘飞龙而来,直接冲入宫中将乾隆一口吃掉,有唐人乘龙大将言:“尔蛮夷焉能称龙?”

    还有人传唐军兴军百万,为报当年满清入关屠杀汉人的仇恨,砍了十万满人的脑袋,筑成了一座庞大的京观。

    更有人道,攻破京城的根本就不是唐人,而是信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天兵天将,无生老母要在人间度化尘世儿女,造白莲净土,姐妹兄弟们都给老母烧香……

    好吧,传到这个份儿上,一些什么奇怪的东西已经混进来了。

    巴延三抽调全山西的兵力,并勾连其他附近清军准备入京勤王,可是他的部队刚开始调动,晋南就出现了防守空虚的情况,然后一位喊着“混元开天弥勒下世”的义军首领刘之协,在晋南扯起了反旗,率领数千名义军,杀官造反。

    由于巴延三刚调走了守军,所以义军势如破竹,连夺数座县城,发展的速度一点都不必唐军满。

    这义军首领刘之协,原本是白莲教分支混元教教主刘松的弟子。刘松在1775年起事失败后,被充军甘肃,刘之协宋之清等弟子逃脱了,继续开始传教发展实力。刘之协等人流窜进入山西,刚刚发展了出了一点眉头,没想到这时候开始轰传乾隆被杀,京城被破的消息。其后又是不淡定的巴延三开始抽调全省兵力造成局部防守空虚。刘之协和宋之清判定时机成熟,便拉起了自己的信徒,举旗造反。

    别说他们还真是选了一个好时候,混元教造反,登时就让巴延三处于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他出兵直隶,那后路说不定就被混元教的起义军给断了,而且如果让混元教继续发展,可能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可是不入直隶,那么满

    人的根基可能就被唐军彻底破坏掉了,这是真正的进退维谷。

    此时尚不是乾隆末年嘉庆初年的时候,白莲教川楚教乱震惊朝廷。白莲教自元代发端一直传到清代,已经是不可小觑的存在。不过此时白莲教的主要根据地还是在山东直隶一带。由于土地的高度集中,来自各地的流民汇聚在川楚等地,人员达百万之众。正是刘之协等白莲教的领导人,在此地传教十余年,使得当地流民广泛信仰白莲教,并掀起了在乾隆末年嘉庆初年的这场,有百万起义军的川楚教乱。

    不过川楚教乱也因为各白莲教派义军之间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组织,被清廷最终扑灭。但这场战争糜烂十六省,耗费清廷六亿两白银,伤亡数十万军队,阵亡提督以下超过四百名中高级武官阵亡。川楚教乱使得清廷元气大伤,朝着覆灭的深渊更近了一步。

    且说此时还仅仅是1779年,白莲教势力不小,但现在还使唤不动仅仅是为了讨一口饭吃的川楚地区上百万的流民,其主要力量还集中在北方地区。1774年王伦清水教反叛,就是白莲教起义的一个分支。包括其后混元教的失败,也都是白莲教的尝试。

    刘之协在山西传教,幸运地遇上了唐军攻破京城天下大乱,正巧借助这个时机起事。刘之协也颇有头脑,在占领晋南数县之后,开始派人联系河南山东直隶一带的白莲教分支教派,大家虽然打着不同旗号,但是教义大同小异,都是拜的无生老母,同为教中姐妹兄弟,自然能够攻守相望。

    也就是在唐军无意地推动下,一场规模不及川楚教乱,爆发时期更早的白莲教大起义,已然缓缓成型了。而这场起义显然对于唐军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影响,但是对于那些谋划着北上京师勤王的清国地方官员们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最起码唐人现在还没有明说砍了谁的脑袋,但是晋南几个县官都让混元教的教民扒皮点了天灯,这种恐惧可不是一般人享受得了的。

272 天地会起事() 
涛声微微,山岛耸峙,岸边碧树相连,水面舟楫,画已成诗。

    年轻伶俐的小婢撸起袖子,露出一截白生生像是莲藕的胳膊,小手在水中撩着,小婢带着笑靥,问舟尾坐着的丽人:“七姐,这景漂亮得像画一样,你不唱个曲儿的么?”

    眉目如画的佳人倚在那里,微微摇了摇头,笑道:“好些年没唱过了,也不想唱了。倒是你这个丫头,怎么这般调皮,这岸边可是有好多汉子的,给人看了身子可怎么办。”

    小婢吐了吐粉嫩的小舌头,道:“那又如何,实在不行去嫁唐人,唐人的女郎说是脸露着半截奶盘,露着大腿的衣裙都能穿,唐人必然是不在乎的。”

    七姐无奈地道:“你这个疯丫头,唐人那可是你能比的,他们不重风化,风俗与蛮夷无异。”

    小婢辩驳道:“七姐瞎说,我可听来岛上的唐人水手讲了,唐人的女郎虽然穿得暴露,不过也都是良家女子,比那些男盗女娼的下流人物强得多呢。”

    七姐柳眉一竖,道:“好啊,你这个疯丫头,什么时候还认识唐人来岛上的水手了?看来真的是少管束你啊,万一让人骗了又怎么办?”

    小婢跟七姐打闹一番,道:“哪会啊,在这香港水寨,谁又能惹了我小桃?七姐你的名头谁不给敬佩,自然也给我这个小丫头一些面子啦。”

    小桃倒是有些怅惘地道:“不过这半年来唐人的船来的少了啊,也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可以踅摸了。”

    七姐摇头道:“杨大爷和会首现在都不太愿意给唐人招募移民了,去年清廷还断了唐人的商贸,他们自然不会再来了。”

    小桃嘿嘿一笑道:“七姐你这可是老黄历的消息了,我听说唐人恼乾隆老儿断了他们的生意,伤了他们的人。这会儿派舰队打到北京城去了,我昨天听行船过来的人说的,这天下要换皇帝了。对了。说不定这皇帝还是熟人呢七姐还记得当年那个来广州的白参事吗?他就是现在唐人的大将军,统领千军万马。把鞑子打得落花流水,真的是大英雄啊。我说这样的大英雄做皇帝也是不错呢,最起码人长得玉树临风的,唐人那话怎么说来着,对哦,是养眼。”

    七姐对于这个向来无法无天的小丫鬟也是无奈,她向来只有小桃一人能说些体己话,情同姐妹。七姐悠悠回忆。低低叹道:“居然是他么……”

    小船慢慢地靠了岸,小桃一双秀气的天足,啪嗒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